荃灣港安誤為4旬婦注射過量抗生素 衞署促檢討醫護表現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11/15 19:40

最後更新: 2017/11/15 19:40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荃灣港安一名婦人今年9月底入院接受治療,惟遭院方注射過量抗生素靜脈輸液,事後獲即時安排檢驗及跟進,幸未出現不良反應,院方於24小時內向衞生署呈報。署方稱,已指示醫院提交風險緩減行動計劃,及檢討有關醫護人員表現,並會繼續跟進監察院方落實風險緩減措施。

專家稱,接受過量抗生素輸注或致作嘔作悶及肚瀉副作用,過程中醫生、藥劑師或護士亦有機會出錯引致,惟署方未有詳盡公布,促衞生署定期及詳細公布私院事故個案。

衞生署今年第3季接獲私家醫院呈報一宗重要風險事件,事件涉及荃灣港安醫院一名43歲女患者,於9月28日接受過量抗生素靜脈輸液,院方即時安排多項檢驗和由專科醫生跟進,初步檢驗結果顯示沒有任何不良影響。患婦情況穩定,並於10月1日出院。

荃灣港安醫院回覆指,患者出院後仍有繼續為其跟進及作適當處理,包括安排檢查和由專科醫生跟進,並就事件向患者致歉。院方亦於事發後24小時向衞生署呈報,同時已檢討有關醫護表現及提交改善計劃,避免同類型事件再次發生。

衞生署稱,審視院方提交的報告後,已指示醫院提交更詳細及切實的風險緩減行動計劃,並要求院方醫學顧問委員會檢討有關醫護人員表現,署方會繼續跟進並監察院方落實風險緩減措施。

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解釋,需入院接受針劑抗生素的患者,多屬嚴重細菌感染、嚴重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個案,「針劑抗生素可即時起效,口服則需5、6小時,如細菌感染需入院即時處理,就需要用針劑。」

他稱,患者如接受過量抗生素,約於1、2小時後會出現作嘔作悶及肚瀉副作用,「抗生素用於殺細菌,或會令腸道內好的細菌都會殺死,因而出現肚瀉。」又指只是一次過量注射,應不會出現抗藥情況。

崔分析,是次事件於醫生處方劑量、藥劑師有否核實處方,以至負責注射的護士「抽針」後,有否由另一名護士核實,共3個環節都有機會出現錯誤;惟署方公布未有詳細公布事件細節,令醫護難以從中汲取經驗,建議署方仿傚醫管局做法,定期及詳細公布私院事故個案。